近日,一支中国旅行团在欧洲旅游期间遭遇恶性盗窃事件。据报道,该团此前已顺利游览多个欧洲国家,未曾发生任何安全问题,但在第四站抵达意大利后突遭意外,旅行团整车行李、财物被洗劫一空,造成约几十万元经济损失。
据多名当事游客反映,该旅行团此次行程涵盖多个欧洲国家。由于在前三站未遭遇偷盗或抢劫,因此已经放松警惕了。
7月7日,该团一名游客在社交平台发文还原事发经过:当天上午,抵达意大利并游览完比萨斜塔后,中午在一处特别偏僻的餐厅用餐。由于天气炎热且行程紧凑,团员们未将行李带、背包带下车,认为大巴车就停在饭店门口,并配有监控,便未引起重视。
然而,就在短短二三十分钟用餐时间内,大巴车遭不明人员撬锁洗劫,车上所有行李和随身背包被一扫而空。
该游客表示,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全被偷了,洗漱用品、车钥匙、充电器、充电宝、现金,还有杂七杂八的一些也都东西丢了,估计损失接近20000元。
据该游客介绍,团里95%以上的人都是第一次出国,而且老人很多,大家此前买了很多奢侈品,因此“一些团友损失非常严重,所有奢侈品,放在行李箱里,一下子全没了。粗略估计整个团损失好几十万元。”
还有一位网友发文表示,“一位女士还买了20多万的手表准备给儿子当礼物,结果吃顿饭的功夫,回来直接傻眼——大巴车被翻得像遭了贼风,护照、现金、奢侈品,凡是留在车上的全没了!”
游客表示,导游看到这一幕也蒙了,表示干了这多年也没有遇到过这种事,等回国处理解决,走保险。所幸导游在行程中统一收存了所有护照,这也成为事件中少有的“安慰”。
据了解,事发之后,该团游客通过丢失的手机定位锁定了盗贼的位置,并立即报警,告知了警方这一消息。但当地警方赶到后仅作笔录,并未采取进一步追查措施。面对游客的求助,警方回复“等待通知”。不少游客因此感到无奈与愤怒。
随后,他们通过查看路边的监控发现,在他们下车用餐前,就有可疑人员在附近徘徊,一辆摩托车与一辆黑色轿车疑似全程盯梢,行窃过程组织明确、配合熟练,疑为惯犯团伙作案。
目前,该旅行团多数成员已返回国内,正等待旅行社协助处理赔偿与保险事宜。相关游客提醒今后计划出境游玩的人们,务必关注行李险购买情况,全程看护好自己的行李,避免类似意外事件的发生。
而此次事件再次引发外界对中国游客在欧洲旅游安全问题的关注。
当地时间7月7日,中国驻西班牙使馆发布紧急提醒,呼吁赴西中国游客增强防范意识,切实保障出行安全。
一、注意保管证件
出行前将护照、签证、机票、保险单等重要资料拍照或复印留存。
二、警惕形迹可疑人员,不显财露富
外出时不携带大量现金,不穿戴名牌服装、贵重首饰、名牌手表等。乘坐旅游巴士、出租车、网约车时记下车牌号、司机姓名和联系方式,下车时带好随身物品,不在车内存放贵重物品。
三、保管好个人行李
托运旅行需上锁或打包,不夹带现金、珠宝等贵重物品。托运行李箱建议外挂或粘贴个人名签,以便行李运输发生问题时查找。在旅馆办理入住和退房手续时注意看管好个人物品。
四、提高反诈意识,谨防诈骗
警惕换汇诈骗和假冒使馆的电信网络诈骗,不存侥幸心理、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轻易转账汇款。及时关注驻西使领馆发布的反诈提醒。如不幸上当受骗,第一时间通知账户银行冻结汇款,并及时向西警方和国内公安机关报案,尽可能挽回经济损失。
五、注意防暑防晒
西班牙夏季炎热,外出视情采取保护措施(如涂抹防晒霜、戴太阳眼镜及遮阳帽、及时补水等)。身体不适时,需及时征询卫生专业人士意见或就医。
六、量力而行游玩
参加潜水、攀岩、滑翔伞、热气球、高山徒步等高危险性体育活动前充分评估自身条件,配齐安全装备。
七、注意驾车安全
了解并遵守当地交通法规,使用符合当地法律规定的驾驶证件,不酒驾、不疲劳驾驶,注意礼让行人。驾驶员和乘客均须系好安全带。
八、与亲友保持联系
建议在西留学生主动将暑期行踪报告家人,并保持手机畅通。如有出游计划,尽量结伴同行,并提前将同行人联系方式告知学校和家人。
九、注意文明守法
外出穿戴整齐,使用礼貌用语,遵守秩序,爱护环境,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遇航班、列车晚点和停电等突发情况,冷静处理,注意保留证据,听从工作人员和警察指挥,通过法律手段理性维权。
联系方式
西班牙报警电话:
+34-091/092
西班牙急救电话:
+34-112,+34-915884400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
+86-10-12308
+86-10-65612308
驻西班牙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
+34-915438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