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查】爱尔兰图姆母婴之家婴儿死亡事件全解析(1925–1961)

一、死亡规模、时间范围与死因概述

1925年至1961年间,位于爱尔兰戈尔韦郡图姆镇(Tuam)的圣玛丽母婴之家(St. Mary’s Mother and Baby Home),由仁爱修女会(Bon Secours Sisters)运营,共发生约796起婴儿与儿童死亡事件。这一惊人数字由地方历史学者凯瑟琳·科莱斯(Catherine Corless)通过地方档案研究首次揭示。2021年发布的《母婴之家调查委员会报告》(Mother and Baby Homes Commission of Investigation Report)确认:全爱尔兰共有约9000名婴儿在18所类似机构中死亡,占总入院儿童约15%。

图姆的死亡率与当时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异常偏高。虽然1930年代全国婴儿死亡率约为每千人70人,到1960年下降至30人左右,但图姆的死亡率远高于此——平均每两周就有一名儿童死亡。

主要死因包括:

  • 呼吸道感染
  • 胃肠炎(如轮状病毒等)
  • 百日咳、结核、白喉等传染病
  • 严重营养不良和拥挤导致的体质衰弱

这些死亡虽在当时被记录为“自然原因”,但官方报告指出,忽视、不当护理和恶劣生活条件是背后的制度性根源。

二、事件的揭示过程与挖掘发现

这起事件长期未被公众知晓,直至2012年至2014年,地方历史学者凯瑟琳·科莱斯通过图书馆和教会档案发现:

  • 图姆修女院登记了796名婴儿死亡
  • 却没有任何一名婴儿的官方墓地记录

她的发现最初被《爱尔兰每日邮报》报道,引发全国关注。2017年,政府组织地面探测和挖掘调查,在修道院旧址下方的废弃污水池中发现了大量人类遗骸。DNA检测表明遗骸属于胎龄35-38周至约3岁幼童。

此地现已建成纪念园,墙上镌刻“796”以纪念死去的婴儿。发现引起国内外舆论震动,被称为“爱尔兰社会的黑暗污点”。政府随即于2015年设立“母婴之家调查委员会”,深入调查全爱尔兰相关机构的历史责任。

三、政府调查与官方报告

该委员会于2021年发布长达2865页的最终报告,覆盖1922年至1998年间共14所母婴之家及多个代表性县级机构。

主要结论包括:

  • 死亡规模: 约9000名儿童死亡,占住院儿童15%。图姆独占796例。
  • 死因分析: 多为传染病,但报告强调“不人道的条件加剧了死亡”。
  • 制度责任: 政府与教会共同承担责任。国家出资资助这些机构,却未监督其人道标准。
  • 婴儿收养: 许多婴儿被强迫收养或秘密转送海外,未经母亲同意。
  • 道歉与赔偿建议: 报告建议成立国家档案馆、提供信息追溯权、建立赔偿机制。

2021年1月13日,爱尔兰总理米哈尔·马丁(Micheál Martin)在议会正式道歉,表示“羞耻不属于她们,而属于我们”。这是国家首次正面承认对未婚母亲及其子女所犯下的系统性伤害。

四、仁爱修女会与天主教会的回应

图姆由仁爱修女会(Bon Secours Sisters)运营。事件曝光初期,该修会于2014年发表声明表示“震惊与哀痛”;2021年再次公开表示遗憾,称“无标识埋葬不可接受”。

2025年,在政府与多家宗教机构谈判赔偿时,仁爱修女会是唯一一家提供实质现金赔偿的修会,金额为1297万欧元,被政府接受为“有意义的贡献”。大多数宗教团体拒绝提供经济赔偿。

同时,天主教会爱尔兰首席大主教伊蒙·马丁(Eamon Martin)也代表教会正式道歉,称“我们参与了污名化,造成长期伤害”。然而,多位幸存者表示道歉与赔偿仍远远不够。

五、社会、媒体与国际反应

国际媒体如BBC、CNN、《卫报》《纽约时报》等均高度关注图姆事件。联合国和大赦国际要求爱尔兰政府彻底调查并公开资料。

爱尔兰国内,电视与报纸接连报道幸存者证言。公众在图姆和其他母婴之家旧址举行悼念仪式,媒体社论痛斥过去的制度与道德观念。2021年政府报告发布期间,相关报道甚至压倒了疫情新闻,凸显事件在全国社会心理中的重要性。

社会普遍表达对母亲和儿童的同情,并批判过去的宗教道德观。前总理恩达·肯尼(Enda Kenny)曾公开表示,这些孩子被视为“次等人类”。

六、历史背景:污名与制度性暴力

母婴之家制度根植于爱尔兰20世纪早期保守社会文化。未婚生育被视为道德败坏,母婴之家成为隐藏“羞耻”的工具,国家通过财政支持与立法使其合法化。

该制度实际操作上类似监禁机构,女性在其中被迫劳动、遭遇精神羞辱,子女也常被秘密送走或遭受疏忽照护。

调查委员会记录显示,这些机构存在:

  • 非法收养与海外转送
  • 强迫劳动与精神折磨
  • 任意拘禁与歧视

这些机构与“抹大拉收容院”(Magdalene Laundries)本质相似,都是对“堕落女性”的惩罚性设施,体现国家、教会与社会联合施加的性别控制。

七、当代反思与政策改革

图姆事件引发爱尔兰历史、教育、法律等各方面深刻反思。

主要改革包括:

  • 2022年通过《出生信息与追踪法》,允许所有被收养者与生母访问完整档案
  • 2024年启动“母婴之家赔偿计划”,向幸存者提供金钱补偿
  • 教育部将母婴之家历史纳入中学课程,出版教材、收录幸存者口述史
  • 国家档案馆收集所有母婴之家历史材料,供后代查阅与研究

此外,社会普遍趋向世俗化,对教会角色更加批判。公众强调“永不再犯”的历史警示意义。

2025年中,图姆遗址开始系统挖掘,以科学方法确认遗骸身份,并拟建纪念墓地,予以体面安葬。这一过程代表了国家为过去错误负责的象征,也成为新一代人学习人权、尊重与同理心的重要历史教材。


参考资料(部分):

  • 爱尔兰政府《母婴之家委员会最终报告》(2021)
  • 爱尔兰教育部公开课程材料(2025)
  • Amnesty International、BBC、The Guardian、RTÉ 等媒体报道
  • Catherine Corless 研究文献与公开讲话
  • 爱尔兰议会公开档案与总理正式道歉演讲稿
1 个赞

不懂为什么最近国内自媒体又把这个事挖出来渲染,感觉是最近发生的一样。

1 个赞

中国自媒体,甚至有些官方媒体都毫无道德可言。为了流量什么都做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