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终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报道,不顾欧盟成员国之间巨大分歧和欧洲各界人士强烈反对,欧盟委员会10月29日作出终裁,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次日,中国商务部做出回应,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欧盟委员会宣布终裁决定后,欧洲政商学界人士也表达了强烈不满和反对。他们认为,欧盟这一保护主义行径损害欧洲消费者利益,拖累欧洲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阻碍欧中贸易投资合作,也不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这是10月25日巴黎车展上参观者在围观中国车商比亚迪的电动车。10月30日比亚迪宣布,第三季度销售额达到2011.25亿元,约为282.4亿美元,首次超过竞争对手特斯拉,后者第三季度的销售额为252亿美元。法新社图

“不公平补贴”

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公告,欧盟委员会10月29日结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认定中国电动汽车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生产商造成“经济损害威胁”,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

公告显示,对于接受欧盟抽样调查的3家中国车企,比亚迪将被征收17%的反补贴税,吉利汽车将被征收18.8%的反补贴税,上汽集团将被征收35.3%的反补贴税。其他未接受抽样调查但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将被征收20.7%的反补贴税,其他未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将被征收35.3%的反补贴税。

公告又称,欧盟将与中方继续努力,寻找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替代方案,还对与企业单独进行价格承诺谈判持开放态度。

2023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今年7月4日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征临时反补贴税。与临时反补贴税税率相比,欧盟委员会终裁确定的反补贴税税率略有微调。

“保护主义做法”

针对欧盟委员会公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0月30日回应称,中方多次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这位发言人表示,同时,中方也注意到,欧方表示将继续与中方就价格承诺进行磋商。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也一直在为此做出最大努力。目前,双方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新一阶段磋商,希望欧方以建设性态度与中方共同推进,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相互照顾核心关切,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违反世贸和欧盟反补贴相关规则”

同一天,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简称“中国机电商会”)30日发布声明,代表中国汽车行业表示非常遗憾。作为本次调查的行业抗辩方,中国机电商会表示将继续带领企业做好价格承诺磋商工作,并将通过各种法律手段切实维护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及企业合法权益。

声明指出,欧盟委员会并未在终裁公告中纠正之前的诸多错误认定,除程序上严重缺乏透明度外,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背离规则和以往实践进行抽样带来的底层代表性问题,也未对欧盟产业损害指标进行客观分析,因果关系依然存在错误认定。欧委会对本案作出的不公正不合理不客观的认定,严重违反了世贸组织和欧盟反补贴相关规则。

“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众多欧洲政商学界人士也针对欧盟委员会的保护主义行径表达强烈不满和反对。

德国经济部发言人表示,德国支持正在进行的欧盟与中国的谈判,希望通过外交途径缓解贸易紧张局势。德国致力于保持市场开放,德国作为与全球互联的经济体依赖于此。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说,他反对与中国打贸易战,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是不明智的做法,会对欧洲自身造成极大损害。中国电动汽车领先欧洲,中国的先进产能可以帮助欧洲提高生产率。

自欧盟发起反补贴调查以来,包括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在内的欧洲大型汽车制造商都一致表示反对,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只会阻碍增长。这些企业敦促欧盟通过谈判磋商解决问题,呼吁保持市场开放,确保所有市场参与者公平竞争。

欧盟委员会公布裁决决定后,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表示,征收反补贴关税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目前,谈判大门依然敞开,欧中双方应继续寻求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解决方案。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表示,反对对中国出口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不符合欧洲民众的利益。电动化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石,应支持并推进这一转型。

奥地利汽车专家弗里茨·因德拉指出,通过加征关税把中国电动汽车拒之门外无法保护欧洲汽车制造商,也无法消除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优势。